营山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

时间: 2021-11-21 20:52

营山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


一、基本情况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是南充的东大门,全县幅员面积1635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97万。全县现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93所(纯小学30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5所、完全中学5所),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105个。全县现有义务教育在校中小学生68260人(小学42955人,初中25305人);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在职专任教师生5583人(小学2813人,初中2770人);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教专任教师33人,在校学生256人。

2018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后,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坚持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意见》《关于印发<坚持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目标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教育向均衡发展。

2021年事业年报数据核算,八项指标的全县校际间均衡状况差异系数小学为0.47,初中为0.41

二、创建目标

巩固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障教育资金优先,增加优质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师资队伍保障,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坚持创建特色校园,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在2030年底,我县义务教育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21年教育事业年报为依据,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评估标准,我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共有7项指标,其中4项达标,有3项不达标,不达标情况如下:

1.“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该项不达标:全县每百名学生生均指标小学0.87人、初中1人,低于指标要求的小学21所、初中22所。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该项不达标:全县生均教学级辅助用房面积小学4.73平方米、初中4.94平方米,低于指标要求的学校小学12所、初中20所。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该项不达标:全县生均运动场馆面积小学4.73平方米、初中4.94平方米,低于指标要求的小学17所、初中16所。

(二)政府保障程度情况。政府保障程度方面15项指标中,有11项达标,有4项不达标,不达标情况如下: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该项不达标:城区大校额学校9所,全县大班额班级较多,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城乡校点布局不够合理。

2.“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该项不达标:大部分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未达到要求。

3.“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该项为不达标:城区有5所小学、3所初中规模超过2000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超过2500人。

 4.“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 该项为不达标:小学超过45人班级485个、初中50人班级232个。

(三)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共有9指标,经监测,其中8指标达标,有1不达标,即: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我县2019年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四年级、八年级语文平均分分别为507分、527分,学生学业水平均达到级以上,校际差异率分别为0.1460.269,初中校际差异高于0.15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城区购房入住的人员和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多,城区学校生源急剧增加,但新建学校的速度赶不上学生增加速度,新增学位数量不够,导致了城区部分学校大校额、大班额化解缓慢,办学条件不达标;另一方面是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区聚集,大部分农村学校生源锐减,造成了校际间师生比、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7项指标校际差异过大而不达标。

四、拟采取的工作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县拟采取以下措施,补齐短板,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工作。

加快硬件建设促进办学条件提升

1.严格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持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等一系列保基本、兜网底、补短板的教育重大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场地,切实解决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运动场馆面积不足和音乐、美术教室面积不达标问题。

2.科学预测学校发展趋势,把义务教育学校用地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用地,保障义务教育用地在城镇建设改造时优先解决。

3.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思路,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撤销一批小微学校建制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办学点,充分发挥整合后的教育资源的功能。

加快师资补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通过公招考试、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教师,尤其是音、体、美专任教师。

2.加大转岗培训力度,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等项目,把有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的教师培养成合格的音、体、美学科教师。

3.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整合学科教师资源,将富余的音、体、美教师交流到紧缺学校,优先解决音、体、美等专任教师不足问题。

4.三名工程为引领,加快音、体、美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带动示范作用,提升全县音、体、美学科教学质量。

优化学校布局,推进资源优质均衡

1.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城区新学校建设,增大教育资源总量,保障城区学龄人口入学,同时合理引导学生向新学校分流,逐步解决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2.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动态调整城区学校招生区域,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规范转学、休学、留级等行为,遏制生源随意流动。

3.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程,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以缓解城区学校大校额和大班额压力。

4.稳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继续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开展梯度支教,促进教师良性互动,优化县域内师资配置,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1.深化学校章程建设,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聚焦课堂,创新方法,以精细化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以德育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保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特色、有成果,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以双减”“五项管理政策为导向,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政府职责落实优质均衡推进机制

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和问责机制,进一步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方案,建立任务台账,划定时间节点,制定工作路线图,明确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和要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落实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划拨教育用地,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项目建设、校舍维修、教育装备、校园安全等经费投入,重点支持校舍场地、教师培养与发展、教育信息化和校园文化等建设。优化学校布局,统筹资源均衡,着力补齐短板,坚持一校一策、综合施策,确保校校达标。

(三)强化队伍管理推动城乡师资均衡

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加强学校管理人员培训学习,提高校长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新教师招聘、人才引进、转岗培训等措施,重点解决音、体、美等专任教师不足和部分学校部分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构建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稳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整合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推进三名工程,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构建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等五级培训体系。强化教学视导,开展形式多样教科研活动,着力提升教师素质,确保城乡师资优质均衡。

坚持教育公平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落实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机制。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做好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提高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确保残疾儿童入学率在95%以上。落实教育资助相关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抓实学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推进文明校园、特色学校、平安校园、智慧校园等创建工作,坚持一校一品特色办学,加强艺体教育,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加速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发挥督导功能加强追责问责

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强化问题整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办)、县级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考核,将评估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对因工作不认真、不扎实,影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的,根据责任程度,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通过多种宣传平台,大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力攻坚的良好创建氛围。

附件:营山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情况表


附件

营山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关情况表

类别

具体指标

指标现状

存在差距及问题

达标拟采取措施

指标达标完成时限

一、资源配置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达标

全县每百生均指标小学5.5人、初中5.3人,达到指标要求。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达标

全县每百生均指标小学1.47人、初中1.97人,达到指标要求。


2030年前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不达标

全县每百生均指标小学0.87人、初中1人,低于指标要求的小学21所、初中22所。

一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通过公招考试、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补充音体美专任教师;二是加大转岗培训力度,培训一定数量的音体美教师;三是加大交流轮岗力度,交流部分紧缺学科教师到薄弱学校。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不达标

全县生均教学级辅助用房面积小学4.73平方米、初中4.94平方米,低于指标要求的学校小学12所、初中20所。

一是优化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障教育用地二是持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切实解决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运动场馆面积不足问题。

2030年前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不达标

全县生均运动场馆面积小学4.73平方米、初中4.94平方米。低于指标要求的小学17所、初中16所。

2030年前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达标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达标




二、政府保障程度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要求

不达标

城区有大校额学校9所,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城乡校点布局不够合理。

通过逐步撤并、收缩、调整,合理分步推进城乡学校校点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030年前

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达标

落实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要求。



3.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不达标

各校都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但是多数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达标。

新建或改造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2030年前

4.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

不达标

全县超过2000人的小学5所、初中3所,超过25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一是扩充城区教育资源;二是增强对农村学生的吸引力,减轻城区学校就读压力;三是合理分步调整校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四是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招生区域动态调整,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五是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规范转学、休学、留级等行为;六是通过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开展梯度支教等活动,均衡教师资源。

2030年前

5.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

不达标

超过45人的小学班级485个,超过50人的初中班级232

2030年前

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达标

公用经费向小微学校倾斜,不足100人学校按照20万元补齐,每个教学点按照5.8万元拨付公用经费。



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

达标

足额拨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2020年按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标准,共拨付136.72万元。



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达标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13168元,高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111808元。




9.教师5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达标

完成360学时培训的义务教育专任教师5583人,教师培训完成率100%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达标

县委编办按照编制标准将编制总额核定至县教科体局,县教科体局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学生情况等统筹分配各学校编制数并设岗到校。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达标

上一年度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673名,交流轮岗教师241名,交流占比35.8%;交流轮岗的骨干教师63名,交流占比例26.1%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达标

全县专任教师持均有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达标

全县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达标

2021年全县优质高中招生数1540人,分配名额782人,占比50.8%。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415人,占比53.1%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达标

2021年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1008人,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



三、教育质量

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达标

2021年全县初中毕业生数为8428人,三年前初中招生数8463人,转入学生数127人,转出学生数162人,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达标

20219月,全县残疾儿童少年1308人,入学1282人,入学率为98%。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256人(其中含特教送教上门96人)。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达标

学校都制定了章程,学校实现了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达标

按规定足额安排了培训经费。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达标

教师基本都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高。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达标

各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工作有质量,校园文化特色逐渐凸显。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达标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有效。



8.无过重课业负担

达标

严格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政策,学生课业减负有实效。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不达标

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语文水平达到级、校际差异率0.146;艺术级、校际差异率0.27,不达标。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